盘点东北抗日十大名将,关东军悬赏抓捕:一两黄金一两骨
2025-07-31 23:25:36
一曲《没离开过》令华语开启混声唱法时代,林志炫的唱功如何?
粉丝提问:林志炫的唱功如何?
林志炫,这位极为低调实则唱功非常强悍的男歌手。在2016年-2020年成为当时最具有唱功审美开拓意义的巅峰歌手,虽然如今林志炫的出场减少,但是他的作品《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却成为了华语职业男歌手挑战唱功的一首黄金试炼歌曲,声乐难度几乎在八级的超难歌曲。
从整体唱功上讲,林志炫是华语音乐之中少有的不断打磨唱功、不断进步的混声男歌手。在2004年林志炫就已经开始完成了混声中文唱法是实验性表演,完全脱离了当时大行其道的真假声体系,但是混声的听感稍微有些断层。而到了《我是歌手》的时候,华语音乐第一次全面的声乐审美提升,就是由林志炫的《没离开过》完成的。当时我们听到了几乎完美的强混声气势,一改往日真假声的羸弱抒情风。具有新时代的磅礴美感。
从音色上讲,林志炫的音色声带底色天然偏薄,明亮度偏高。优势是辨识度好,劣势是喉位更容易导致音色偏向于假声,更容易断层。在2007年之前,林志炫多次被被人诟病用假声唱高音,但事实那依旧是混声,只是技术不够成熟。到了《我是歌手》时,林志炫则是完成了完美音区链接和音色统一度,我们听到了密集的A4强混声,极为磅礴。
而这种磅礴美感是和林志炫的声带底色相悖的技术性音色。一个抒情小嗓如何成为完美的混声大嗓,林志炫在这一点上比林俊杰走的更远、更早。腔体、唱功体系技术的处理,对于音色的改变,林志炫的前后进步是极为令人赞叹的。除了强混声之外,弱混声、头声、平衡混声对于林志炫而言,也已经达到了自由勾兑的举重若轻状态。
从音域上讲,林志炫的音域、音区表现是一次非常超前的声乐实验。他在1994左右就开始主攻A4-D5的黄金音区的男歌手质量咬字,在十年后的2004年开始具有稳定的现场表现,但是依旧基于弱混。直到2014年开始完成了全面的唱功进化。而A4-D5的流行乐黄金音区的概念普及,也是在林志炫这里完成了全面的铺开。音色和音域在林志炫这里完成的高度统一,是混声时代来临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腔体上讲,林志炫的腔体能力令人赞叹,非常优秀。和林俊杰的不同点在于:林志炫抵达混声大成的时候年龄已经接近五十岁,这个时候他的机能状态是远远不如二十多岁就进行混声训练的林俊杰。所以在腔体上,我们可以听到林志炫是一个非常更偏向于平衡态,追求共鸣的统一性和稳定性优先的歌手,而不是声压、音量优先。这种取舍和勾兑的自然状态,表明林志炫对于腔体的运用已经达到了随意的自适应状态。
整体而言,林志炫的唱功基本上可以认定为是混声时代之中最好的一面旗帜,也是开启全面混声和后续年轻歌手学习的标杆。他的唱功最强的地方是在于已经达到了一种和自身状态匹配的随意取舍,这意味着他对于音乐的处理是基于色彩的完成,而不是技术性的表现。
这也是为什么《没离开过》如今打动人的原因,用全新的技术走入人的心里。而不是用新技术去走商业的噱头高音老路。一切的技术,都是为歌曲服务。这里林俊杰实际上还是有一点偏向于演唱会的即兴和商业性,林志炫这里更贴近大众的歌声范围和审美领域。虽然如今的林志炫已经57岁了,但状态的维持依旧令人感叹,维持着长期的歌唱能力也是混声的初衷。
以下从音色、音域、腔体上具体分析
林志炫的音色经历了三个主要的时代。一个是出道时的真假声,音色明亮、纤细、瘦瘦的感觉。代表作在1994的《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之中高音的表现时有较为明显的真假声听感断层。这个时候虽然林志炫已经接触了A4和B4的高音,但是逻辑上是以高喉位和假声的紧张作为代价,较为伤嗓。而他经历的多种音乐综艺之中,也都是以伤嗓的代价来完成商业效果。
第二个时代就是十年后的2004年,这个时候的林志炫音色已经完成骤变:一方面是因为年龄增大声带的低音更为稳定,如此林志炫的音色开始具有强混是雏形,尤其是在F4-Ab4之间,音色开始从纤细的芯体,变为压缩密度极高的金属芯表现。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拐点,表明林志炫已经找到了混声逻辑和咽音的解放闭合压力的混合状态。但是在B4的时候依旧胸声不足,只可以完成弱混,无法完成强混。在19年前,林志炫的唱功已经具有了混声的稳定现场,只是密集咬字的音域偏窄。
第三个时代是2013年的上海演唱会,林志炫完成了非常精彩的B4平衡混表现和完美的A4强混金属芯。随后就是《我是歌手》一举成名的经典场面。第三个时代的意义,就是一种自然的解脱。其实2004年和2013年的表现在音域是没有任何差异的,但是听感上、共鸣上、情绪上却具有天壤之别的表现。原因是以下三点:
1:林志炫开始使用音区链接来解放声带机能,完成了B4的稳定平衡混。这里我们要知道,人的机能永远是有限的,A4可以完成高质量的强混已经是天花板级别的职业巅峰机能。而要想完成B4的强混质量咬字,实际上是很难做到,尤其是一个四十多岁的歌手。这个时候混声提倡的是音区链接和咽音的混合,而不是单纯的吃机能,挤卡声带闭合。
所以,我们听到2013年之后的林志炫音色为何如此通透、如此均衡,就在于逻辑的改变,打通了胸声和头声的连通性,开始解放声带闭合的压力,把高音的负担放在咽壁的咽音混合上。这样可以处理更多的共鸣的强弱细节。强弱一旦可以控制,那么情绪就非常丝滑、感人。
2:胸声共鸣和腹腔支撑的基本功打造。基本上2004年到2013年这九年之间,音色的改编实际上就是一件事情:胸声质量的拔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音色是一根由真假声搅合而成的弦,其中假声和真声的声带部分是固定的粗细。但弦外面的音箱可以改变扩音腔体的空间大小。
当喉位偏低,声带这根弦的向下胸腔扩音腔体就会变大,如此共鸣的扩音效果就会产生更长的波长,在音色上就会更为深沉和真挚。这种音色的改编,原本的绳子并没有改变,仅仅是扩音腔体的改编。这就和我们游戏回音一样,浴室的封闭空间会让我们音色更饱满。胸腔共鸣的本质也是如此。
所以,混声的最终方向一定是共鸣。因为共鸣的扩音效果可以影响音色、情绪、色彩,但是不会影响声带,因为声带并没有增加任何负担。但是音色却更好听了。
3:肌肉记忆于发声状态的维持,进而举重若轻的随意。学歌就是学一个发声状态,如何让一个全新的技术成为自己的常用表现,中间就是无数苛责的训练和重复。当胸声共鸣的发声状态可以维持中低音的时候,高音的音色,同样会受到共鸣的青睐。这个时候胸声共鸣和头声共鸣的本质是一样的,也就造成了一般而言,会胸声的歌手,不可能不会头声。甚至于说,头声比胸声更容易。
高音哪个巅峰歌手不会唱?但是低音,大部分巅峰歌手都会紧张,为自己捏一把汗。
综上,林志炫的唱功绝对是华语音乐最好的一批男歌手。他的进步,是纯粹的职业歌手对于声乐的追求,没有什么老师,只有自己摸索,只有专注度和日复一日的开嗓练习。同时林志炫对于音乐极为纯粹,他的歌声永远在诠释:唱功是为歌曲服务的。希望未来,还可以更多的听到林志炫的舞台表现,也期待新专辑。
2025-07-31 23:25:36
2025-07-31 23:23:19
2025-07-31 00:48:33
2025-07-31 00:46:17
2025-07-31 00:44:01
2025-07-31 00:41:46
2025-07-31 00:39:30
2025-07-31 00:37:15
2025-07-31 00:34:59
2025-07-31 00:32:43
2025-07-31 00:30:27
2025-07-31 00:28:12
2025-07-30 08:16:48
2025-07-30 08:14:32
2025-07-30 08:12:17
2025-07-30 08:10:01
2025-07-30 08:07:46
2025-07-30 08:05:30
2025-07-30 08:03:14
2025-07-30 08: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