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种罕见的珍稀动物,估计你也没见过的,快乐分享
2025-04-27 08:31:59
他本是清华高材生、公认的数学天才,怎么成了东北抗联的政委?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冯仲云
冯仲云,1908年出生于江苏武进,冯仲云打小就聪明,15岁的时候,顺利考入浙江省杭州的私立蕙兰中学。
冯仲云仿佛是一个天生的革命者,1923年时,曹锟贿选的事情败露,全国上下沸沸扬扬,15岁的冯仲云没有落后,他在学校里喊起了“反对国贼”的口号,还得到了同学们的拥护和支持。
在校期间,冯仲云这个热血青年除了积极学习文化知识,还主动接受新思想,当时的他对《新青年》爱不释手,并因此书逐渐萌发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
五卅运动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17岁的冯仲云秘密组织进步学生,冲破学校当局的阻挠,走上街头,参加反帝示威游行,控诉英日帝国主义屠杀中国工人的暴行。
青年冯仲云简直就是一个愤青,一个活脱脱的革命者,一个天生的革命战士。从小到大的打抱不平也为他后来投笔从戎,最后成长为东北抗联的高级将领埋下了伏笔。
冯仲云在私立蕙兰中学完成三年的学习之后,身为天才学霸的他又考入了清华大学,并且成为鼎鼎大名的熊庆来教授的第一个研究生。
熊庆来
这位熊庆来教授是中国现代数学先驱,曾以熊氏无穷数理论载入世界数学史册。他非常欣赏冯仲云的才华,并且冯仲云确实也体现出了在数学方面的优秀的科研本领。
师从这样一位杰出的数学家,深得老师青睐的冯仲云成为数学大家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他的老师甚至这样评价他:
假如他不是投身到抗日战争之中去,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冯·诺依曼(现代电子计算机之父)。
但是,冯仲云的性格注定了他无法安心成为一个数学家,因为对于冯仲云这样的天生的革命战士,专爱为贫苦百姓打抱不平的人是绝对不会置国难而不顾的,中国少了一个数学家,却多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
四一二政变被捕党员
1927年的中国,军阀混战,执迷于成立军事独裁政府的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共产党员不断被杀害,奉系军阀张作霖也是遥相呼应,在北京对李大钊施以酷刑,并将其杀害。
全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都对共产党避之不及。冯仲云正是在这种风口浪尖上,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很快被推举为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
冯仲云积极组织并参加党组织的各种活动,后来因为参加党组织的地下活动被驻防北京的阎锡山部逮捕入狱。在狱中受尽磨难,曾经在刑场陪绑;但这些磨难不但没有消沉他的革命斗志,反而使他更加坚定地走上了革命之路。
直到1930年10月,冯仲云才终于被释放出狱,他很快又联系上了党组织,并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前往东北,应聘成为东北商船学校的一名教师,开始了他的潜伏生涯。
东北商船学校旧址
1932年2月5日,哈尔滨在日寇的攻击下沦陷,抗日形势日益严峻,冯仲云被组织上任命全满反日总会党组书记兼满洲省委少数民族委员会负责人,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他,积极组织各种抗日活动。
两个月后,冯仲云亲手策划了一场袭击战,他指挥学生范廷桂在哈尔滨的城郊成高子,颠覆了一辆日军的军列,造成了日军大量人员伤亡。
起初,他指导他的两名学生带着炸弹试图炸断日军的这个铁轨。不幸的是,炸药埋好了,日军的军列也准时的通过了,但是摁下电钮的时候,炸弹却没有响。
炸弹虽然没响,但任务还是得继续进行。这时冯仲云心生一计,和东北抗联的赵尚志决定在成高子这个地方袭击日军。
成高子是日军进入哈尔滨市的必经之路,这段铁轨是一个下坡路,而且是一段很长的下坡儿,下坡之后是一个窄桥。在这种路段,火车一旦是出现出轨了的倾向,是刹不住车的。
冯仲云和他的学生设计破坏了这段铁轨,然后静静等待日本军列的到来。等日本军列开到的时候,发现了铁轨上存在问题,但已经刹不住车了。
火车在这个路段向下俯冲,松动的铁轨不断摇晃,最终支撑不住,列车发生侧翻,并在地面上滑行了很长距离后才停下,伤亡惨重。
日军军列
成高子袭击战取得了胜利,在这次袭击中,日军共死亡50余人,另有95人负伤。
看似简单的毁坏铁路,使得列车脱轨,事实上却没有这么简单,因为日军军列的速度并不快,火车即便发生侧翻也不会出现这么大的损失。
之所以能让日军损失惨重,得益于冯仲云这个情报能手,他在行动之前打听到,日军的军列上有一节车厢里装的是汽油。
清华大学数学系出身的冯仲云经过计算,军列在脱轨发生侧翻之后,由于与地面的强烈撞击,很可能会引起汽油爆炸,从而炸伤日军。
成高子袭击战后,冯仲云和他的学生很快遭到了日军的侦缉,冯仲云最信任的部下、成高子袭击的现场指挥者范廷桂不幸被日军逮捕,壮烈牺牲。
成高子袭击战成为了红色武装抗战的开始。1932年初夏,我党很快又在哈尔滨组织了一次伪军士兵的起义。
由于,这次行动需要大量的宣传品,时间紧缚,众人连夜在冯仲云的家里开始了紧张的印刷工作。
日本人为了强化自己的殖民统治,打击反抗势力,组织了十分频繁的敌特活动,即便是夜深人静,特务也会像幽灵一样阴魂不散。
冯仲云一旦发现敌人的侦探靠近,就会在女儿冯忆罗的身上拧一把,使她大哭起来,一般的侦探听到小孩子在哭,他就没兴趣听下去了,会转向别处。
由于敌人的侦探不断地往来,冯仲云就不断的拧自己的女儿,拧到后来孩子已经不愿哭了,冯仲云在使劲的多拧两下,逼着她哭出来。
等到第二天早晨传单页完了,冯忆罗的身上也已经是青一块儿紫一块儿。
1932年10月,冯仲云作为满洲省委南满巡视员去汤原。在那里他整顿组织,发展党员,解决了党团员在民族分布不合理的现象。他领导秋收抗租,办党员积极分子培训班,整顿重建受了挫折的汤原游击队。
此次汤原之行让冯仲云终身难忘,因为他在这里险些被人抓去,一位朝鲜族老人救了他,让他记了一辈子。
当时,冯仲云正在一个朝鲜老人家里宣传抗日,村子里来了一群扛枪的人,也没人分得清是土匪还是伪军,只知道是和日本人穿一条裤子的。
冯仲云看起来有点白净,而且带着眼镜,很容易被敌人识破,朝鲜老人急中生智把他的眼镜赶快藏起来,然后让他装哑巴。当地的群众们也一致地说冯仲云是朝鲜老人的哑巴儿子,最终逃过一劫。
完成在汤原的工作后,冯仲云在老交通员的带领下步行1000多里走回哈尔滨,一路上狂风作伴,严寒袭扰,积雪作水,树皮作饭,到达哈尔滨时,他身上满是虱子,棉袍破旧不堪,和乞丐已无区别。
回到哈尔滨之后的冯仲云,继续以大学教授的公开身份为掩护在这里安家,省委的全部重要文件都保存在客厅的大沙发靠背里,他的家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进行抗日斗争的“总指挥部”和省委的“文件库”。
平静的工作并没有持续太久,不到两年之后,共青团满洲省委书记刘明夫和宣传部长杨波被捕叛变,冯仲云在自身安全面临极大威胁的情况下,采取措施,是各级党的机关和党内同志得以安全转移。
组织上考虑到,冯仲云已经暴露十分危险,就安排他去哈东珠河抗日游击区工作。临行前,组织上安排他和妻子见了一次面。
冯仲云与妻子薛雯的合照
冯仲云对妻子说的一段话让人不禁动容,他深情款款地说:
咱们这次离别,也可能永久见不到了,但是即便这样,你决不能辜负党;你回去以后可能你也很快能回来,通过组织找到我去的地方;也可能过十年、十五年咱们还能见面,那就是咱们把日本鬼子打出去。
可谁曾想到,这一分别就是音讯全无的十二年。冯仲云在白山黑水间浴血奋战,无数的战友在他身边倒下,他自己也染过伤寒、负过重伤,草根树皮充饥,在零下40度的严寒里露宿野外,面对着篝火,思念着远在他乡的妻儿。
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人纷纷要求抗日,中共中央响应民众需求,在长征途中发布《八一宣言》,宣布组织力量,北上抗日。
东北抗联
根据《八一宣言》,1936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及抗日武装部队统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原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赵尚志任军长,冯仲云任政治部主任,两人携手抗日,给日军以极大的打击。
抗日战争全面开展后,冯仲云经常穿越敌人封锁线,到抗联三、六军各师、团视察,还率领部队活动在小兴安岭的深山密林中,进行艰苦顽强的斗争。
1939年,冯仲云以省委宣传部长的身份到下江指导工作。他重整北满抗日阵容,以抗联三、六、九、十一军为基础,组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李兆麟任总指挥、冯仲云任政委,许亨植任参谋长。之后,部队在嫩江、讷河、德都、北安一线打击日伪反动势力。
冯仲云等人在埋伏
李兆麟、冯仲云指挥的抗联第三路军,是当时东北抗日队伍中力量强、战斗频繁,对日寇打击很大的一支抗日武装力量。他们的活动牵制了数十万日伪军,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抗战。
1940年前后,70万关东军压向抗联的根据地,抗联战士苦苦支撑,一年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在满洲兵力增至百万,对东北抗日联军进行“毁灭性的扫荡”,抗联的抵抗渐渐难以为继,冯仲云的部队已几乎全军覆没。
在最后的战斗中,冯仲云身受重伤,他颤颤巍巍地躲在一棵大树背后,手里紧握着一把手枪,里面还有两发子弹,一颗留给敌人,一颗留给自己。
搜捕的敌人一步一步向前逼近,眼看快走到冯仲云这棵大树的前面的时候,被日军抓住一个抗联叛徒,指着地上的一具尸骸说,这个就是冯仲云。
日军就把这一具抗联战士的遗体挑了出来,砍下了头颅带走了,幸运的冯仲云得以生还。
生还之后的冯仲云带着自己的部队撤入苏联境内,与撤过黑龙江的东北抗日联军的余部共同组成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他们在苏联卧薪尝胆,准备随时杀回祖国。
然而,事情并没有冯仲云想的这么简单,苏联似乎并不打算放他们打回东北。因为苏联当时正在跟日本谈判,签订了这个苏日互不侵犯条约。
冯仲云他们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日本人会不会要求苏联把自己这些人交出去呢?苏联方面最后有会是什么态度呢?
经过冯仲云等人的分析,东北抗日联军推测出苏联对日本是虚与委蛇。苏日之间终有一战,所以他们对东北抗日联军的支持是不会动摇,抱着这样的信念,东北抗日联军在苏联坚持了下来。
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
在此期间,冯仲云除做好本职工作外,还研读了大量马列主义经典及军事理论及航空兵战术,政治理论和军事科学知识都得到了长足地进步。
1945年,冯仲云在反法西斯的最后阶段,参加了盟军对关东军的大反攻。在大反攻之中,他和他的部队屡立战功,终于打跑了日本侵略者。
后来,彭真在沈阳见到冯仲云后,这样说:
我们共产党人二十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是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件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
在1955年国庆前昔,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1955年9月27日,国务院举行了隆重的授衔授勋仪式,冯仲云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从寒冬到溽暑,冯仲云的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始终坚定,海枯石烂,他对党的忠贞没有变,他将自己的璀璨青春都奉献在了严寒的北国,使东北人民不受奴役是他舍生忘死为之奋斗一生崇高信念。
冯仲云同志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尊敬!
感谢阅读!
这里是翰林太史说历史,讲述历史文化,凝聚文化力量,弘扬时代精神!
2025-04-27 08:31:59
2025-04-27 08:29:43
2025-04-27 08:27:28
2025-04-27 08:25:12
2025-04-27 08:22:56
2025-04-27 08:20:41
2025-04-27 08:18:25
2025-04-26 07:36:50
2025-04-26 07:34:35
2025-04-26 07:32:19
2025-04-26 07:30:04
2025-04-26 07:27:48
2025-04-26 07:25:33
2025-04-26 07:23:17
2025-04-26 07:21:01
2025-04-26 07:18:46
2025-04-26 07:16:30
2025-04-25 14:29:11
2025-04-25 14:26:56
2025-04-25 14:2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