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外传》燕小六,从接亲到六扇门,走上青云路
2025-07-29 19:55:46
河南平顶山市为啥叫平顶山?又为啥叫“鹰城”?
平顶山
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卷224载,平顶山“绝顶平坦无峰峦”,也因此命名为“平顶山”。而平顶山市因市区建在平顶山下而得名。平顶山为古应国,应国以鹰为图腾,“应”“鹰”通假,故平顶山又称鹰城。商代甲骨卜辞中已记载有应国,西周初年,成王封其弟于应,以监督殷商遗民,抗击南淮夷族,周代应国的都城大约在今河南平顶山滍阳镇一带,《诗经》《左传》等文献中均有应国的记载,先后经历约360年。公元前680年前后,应国最终被楚国并入。
• 地理位置: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北纬33°08′-34°20′,东经112°14′-113°45′之间,东与漯河市、驻马店地区交界,西与洛阳市为邻,南与南阳地区缘连,北与郑州市、许昌市接壤。
• 行政区划:辖4区4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新华区祥云路与怀仁路交叉口东。
• 面积与人口:总面积7882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常住人口496.1万人。
• 气候特征: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冬季盛吹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
历史文化
• 历史沿革:早在八千年前,现平顶山市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殷商时期为应、桀部落所在地,秦统一中国后隶属颍川郡,1957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平顶山市。
• 文化现象:造就了佛教、曲艺、陶瓷、温泉、酿酒、姓氏、三苏、县署、书法九大独特文化现象,是河南曲剧发源地和世界叶姓、刘姓、应姓、沈姓的祖籍地,被誉为中国曲艺城、书法城、观音文化之乡、汝窑陶瓷艺术之乡和唐钧基地。
• 文物古迹:有千手观音证道祖庭香山寺、千年古刹风穴寺、汝官窑遗址、三苏园、叶县县署、马街书会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处,旅游资源单体4200多个。
自然资源
• 矿产资源:各类矿藏57种,原煤储量100亿吨,是中南地区最大煤田;钠盐储量3300亿吨,是中国岩盐之都;铁矿石储量10亿吨,是全国十大优质铁矿之一。
• 水资源:境内河流众多,均属淮河流域,沙河是淮河最大支流,还有白龟山水库、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等,30多条河流穿境而过,163座水库星罗棋布。
• 旅游资源:有尧山(石人山)、天龙池滑雪世界、尧山福泉温泉、皇姑浴温泉等自然景观,以及平顶山博物馆等人文景观。
经济发展
• 产业结构:2024年,平顶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31.97亿元,增长4.0%,三次产业结构为7.5:46.0:46.5。核心主导产业是尼龙新材料产业,尼龙66工业丝全球市场占有率37%、稳居世界第一。
• 重点企业:有平煤神马集团、平高集团、舞钢公司等重点企业,正构建“一主两优四新多支撑”先进制造业新体系,打造材料名都和新型能源城。
交通状况
• 铁路:地处京广和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之间,郑万高铁过境设站并贯通中原“米”字型高铁网。
• 公路:有兰南、宁洛、二广等5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形成公路、铁路一体的交通运输体系,还有焦唐、叶鲁等5条高速正在推进。
城市荣誉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汝窑陶瓷艺术之乡、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等。
2025-07-29 19:55:46
2025-07-29 19:53:30
2025-07-29 03:41:29
2025-07-29 03:39:13
2025-07-29 03:36:56
2025-07-29 03:34:39
2025-07-29 03:32:22
2025-07-29 03:30:04
2025-07-29 03:27:47
2025-07-29 03:25:30
2025-07-29 03:23:12
2025-07-29 03:20:55
2025-07-28 00:18:11
2025-07-28 00:15:56
2025-07-28 00:13:40
2025-07-28 00:11:25
2025-07-28 00:09:09
2025-07-28 00:06:53
2025-07-28 00:04:37
2025-07-28 0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