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婚外情很难断干净?这个4个原因藏着他们死灰复燃的线索
2025-08-01 15:08:31
徐树铮被杀始末
徐树铮字又铮、幼铮,号铁珊,自号则林,徐州府萧县人(今属安徽),北洋政府皖系将领。幼年聪颖,号称神童,十三岁中秀才,弱冠担任段祺瑞幕僚,1910年日本士官学校毕业,1912年为段祺瑞捉刀《北洋五十将乞共和电》、与《乞共和第二电》,迫使宣统退位。1914年任陆军部次长,1916年开始介入府院之争,辅佐段祺瑞,并筹组安福俱乐部。1919年出兵外蒙古逼使外蒙古撤销自治,1920年授远威将军。
徐树铮是北洋派安福系政治集团的中心人物之一,被称为段祺瑞的灵魂。1916年段祺瑞以国务总理兼任陆军总长的时候,徐树铮以陆军次长和参陆办公处(这个办公处,是执行大总统——陆海空年大元帅职权的机构)负责人的身份,执掌了军令和军政的大权。他为段祺瑞运筹决策,有“小扇子军师”之称。段祺瑞内阁一切重大措施,往往被他所左右。他在段祺瑞的信任之下,独断专行,目空一切。
冯玉祥虽然也出身于北洋系统,并且在第六镇任下级军官时曾经受过段祺瑞稘瑞(第六镇统制)的赏识,与段祺瑞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但因冯玉祥秉性耿介,不随流俗;在政治上又有他自己的见解;而在治军方面,更是当时北洋军阀中一个特别的人物,因此就遭到了一些人的嫉妒和歧观。又因为冯玉祥与陆建章有密切的关系(冯玉祥在第六镇时,陆为第六镇协统,对冯玉祥多有提拔,并把自己内侄女嫁给冯玉祥为妻;冯玉祥在滦州起义失败时,得陆多方掩护,才幸免于难;陆任陕西督军时,冯玉祥也率部随陆入陕,并由团长提升为旅长)。陆建章安徽蒙城人,中华民国将领及政治人物,北洋元老,1915年,负责陕西军务,在任期间,大肆屠杀革命党人、进步人士及广大群众,被称为“陆屠伯”。
而安福系的徐树铮等与陆夙有嫌怨,因此,徐对冯玉祥始终抱有猜忌的态度。又由于冯玉祥在四川响应云南护国军讨伐袁世凯之役,认为他以北洋军人而附和南方,遭到徐等所不满。
1916年秋,冯玉祥率第十六混成旅由四川调驻廊坊,徐树铮、傅良佐(与徐同为陆军次长)等即在驻地、饷项和被服等问题上多方与冯玉祥为难。他们借口财政困难,要裁减十六混成旅的兵员,接着又要将十六混成旅的一个团调往甘肃,借以拆散和削弱冯玉祥的实力。由于冯玉祥不肯接受这些命令,因而触怒了徐树铮,下令免去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旅长职务,以杨桂堂(过去曾任第十六混成旅的团长)继任旅长。冯玉祥的被撤,并不是段祺瑞的意思,撤职令下达以后,段祺瑞才知道,但又不便收回成命,乃改派冯玉祥为直隶南路巡防统领(巡防营为腐败不堪的地方队伍)。不久,张勋发动复辟运动,冯玉祥乘机回到十六混成旅,参加了讨伐张勋之役,恢复了旅长的职位。1917年,孙中山宣言护法,北伐戡乱,福建督军李厚基为护法军所击败,连电向段祺瑞稘瑞告急,段祺瑞即派冯玉祥率部援助福建。冯玉祥部开至江苏浦口,就按兵不动;不就又改冯玉祥派援助湖南,但是冯玉祥在武穴宣布独立,通电主和,因之受到撤职查办的处分。经曹锟从中斡旋,才改为革职留任,戴罪立功。冯玉祥在重大压力下,不得不率部开往湖南的湘西一带。1917年的冬天,徐树铮又在天津诱杀了陆建章。因此,冯玉祥与徐之间不仅存在着政治上的矛盾,而且还结下了私人的仇恨。
1924年10月江浙战争精束后,徐树铮因在上海不能立足,乃出国作政治活动。不久段祺瑞就任临时执政,为徐发表了考察政治专使的名义,叫他以段祺瑞本人专使的身份在各国进行外交活动。徐在国外活动的期间中,从法国订购了一批军械,想归国后以此为饵,联络孙传芳,打击冯玉祥,以巩固段祺瑞稘瑞的政权。1925年12月初,徐刚一跨进国门,回到上海,就发表了恢复旧国会和拥段祺瑞为总统的政治主张,并竭力鼓吹奉、直、皖三系联合起来,使北洋派趋于大团结,推段祺瑞为唯一领袖。接着徐去杭州与孙传芳取得联系后,即北上至天津。在这以前,冯玉祥与段祺瑞之间的斗争已日盆尖锐化,冯玉祥命令北京警备总司令兼警察总监鹿钟麟逮捕了安福系增毓隽、姚震诸人,吴光新、朱深等也逃往天津。段祺瑞知冯、徐之间恶威甚深,在得到徐树铮到天津的消息,立即派人阻徐入京,免生意外。但徐并不以此为意,竟于12月27日入京见段祺瑞,并且为了证实他的专使身份,还郑重其事地举行了一次向国家元首——段祺瑞稘瑞公开觐见的仪式,以便于进一步向各国进行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活动。
在徐树铮到京后某一天,北京警备总司令部接警察厅电话报告:“在西直门车站发现形迹可疑者数十人,身穿便衣,暗携武器,由张家口来京,在西直门车站下车,请示处理办法。”警备总司令部当即命其扣押解送司令部处理,解到后方知是陆建章之子陆承武带人来京进行暗杀徐树的活动。据陆承武说,他在张家口听说徐树铮由天津到北京,即请求冯玉祥助其为父报仇,冯玉祥即从手枪队拨给士兵二十名,化装随同来京,伺机暗杀徐树铮,以报杀父之仇。
徐到京后,出入警备甚严,陆竟无从下手,又求助于鹿钟麟,想在徐树铮来警备司令部拜访时预先通知,以便在门前予以狙击。鹿恐招物议,没敢答应。12月29日,鹿得悉徐树铮在京事毕,定于是日乘车返回天津。鹿知陆承武行刺之事并未得手,即对人说:“陆承武连这点子事都办不到,亏他还带了这么多打手,真是‘烂泥扶不上墙’。”随即以电话报告给驻在张家口的冯玉祥,冯玉祥没有立刻表示意见。约两小时以后,冯玉祥才来电话告鹿:“处置徐树铮的办法,就是逮捕枪决!”鹿说:“这个问题太大”,冯玉祥厉声说:“天塌了有柱子接着!”当时徐树铮所乘专车已由北京开出,鹿赶紧命参谋处与丰台车站联系,得到的答复是:“车已开过丰台,估计尙未到达廊坊。”鹿又以电话向冯玉祥报告,冯玉祥当时尙有些犹豫。鹿说:“小徐一走,从此多事,如决心干他,仍可用电话命令张之江执行。”冯玉祥杀意乃决,即命鹿转达。鹿即以电话对驻在廊坊的张之江传达冯玉祥意,要张就地执行这一任务。张之江说:“此事重大,不宜鲁莽。”鹿说:“这是命令!”张即派参谋张钺率卫队驰往车站守候。不一会,徐专车到站,张钺率卫队士兵登车对徐说:“张师长请专使下车,有事面谈。”徐树铮以没时间推辞。张钺乃命卫队拥徐下车,一出站,即执行枪决。
鹿得到廊坊电话后,立即派人告知陆承武,要他于当夜赶往廊坊车站。陆在梦中惊醒,得知徐已被处决,即对来人说:“还需要我去吗:”来人说:“你不去怎么行:非去不可!”陆不得已,乃连夜赶至廊坊扮演了一个为父报仇的角色。徐树铮被杀的第二天,各报都登载了陆承武替父报仇的新闻,实际上北京警备总司令部早在事先拟就了这一新闻报道,借以掩人耳目。徐树铮死后,遗体被他的学生段大洪找到,然后由徐树铮的卫士张振声用骡车运到北京,段祺瑞提供棺材,并亲自撰写神道碑,安葬徐树铮于萧县凤家山之原。
距徐树铮被杀后二十年——1945年,徐子徐道邻拟在法院控诉冯玉祥非法杀害乃父,以当时反动派头子们均杀人如麻,深恐引起清算旧债的纠纷,法院以逾期为由拒绝受理。
1948年7月31日,应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在苏联驻美大使潘友新的帮助下,自美国乘“胜利”轮回国,在途经黑海向敖德萨港(今属乌克兰)行进时,9月1日中午,船上失火,冯玉祥与女儿冯晓达一起不幸遇难,终年66岁。骨灰于1948年11月回到祖国,葬于泰山西麓。
2025-08-01 15:08:31
2025-08-01 15:06:15
2025-08-01 15:03:59
2025-08-01 15:01:43
2025-07-31 23:43:51
2025-07-31 23:41:34
2025-07-31 23:39:18
2025-07-31 23:37:00
2025-07-31 23:34:44
2025-07-31 23:32:27
2025-07-31 23:30:10
2025-07-31 23:27:53
2025-07-31 23:25:36
2025-07-31 23:23:19
2025-07-31 00:48:33
2025-07-31 00:46:17
2025-07-31 00:44:01
2025-07-31 00:41:46
2025-07-31 00:39:30
2025-07-31 00:3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