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牛羊空许约,金庸为啥要把《天龙八部》的女主阿朱写死
2025-08-18 21:46:06
大秦国之奠基之石秦献公
秦国从被周平王封为西部诸侯四百多年来,极少发生内乱。但是在公元前354年,秦灵公逝世时,嫡子嬴师隰只有五岁。灵公的叔父嬴悼子倚仗兵权,借口国君嫡子年幼,便夺位自立为国君。
本该继位的嬴师隰,被放逐到陇西河谷去了。嬴悼子就是秦简公,他在位十五年去世。他的儿子秦惠公继承了国君,秦惠公做了十三年国君逝世,他的儿子出子继位,也就是秦出公。
出子即位时才四岁,他的母亲跟宦官掌权,当时朝政混乱,大臣们就想另立一位有为之君,第二年左庶长改总揽政务(当时的左庶长相当于后来的丞相),左庶长发动政变,将出公和太后沉到渭水溺死,迎接被放逐的嬴师隰回国都雍城做了国君。
赢师隰就是秦献公,又名连,是秦灵公之子,秦孝公之父。在被放逐三十年后重回秦国,坐上本该属于他的国君之位,嬴师隰这时已经三十五岁了。
秦献公继位时的秦国,政治上动荡不安,险象环生,秦国宗法贵族的势力向来薄弱,但是执政的大臣们的权势却很重,权重到已经可以决定国君的人选,当初献公的曾祖父怀公就是被大臣们逼着自杀的,所以大臣们的权势之重可想而知。
秦国君弱臣强的局面已经延续了数十年,这种局面严重影响了秦国的发展,致使秦在军事、外交等方面严重受到东方强国的欺凌。
献公回秦国前一直在强大的魏国生活,亲眼看到魏国的发展。而现在的秦国,政治混乱,经济,军事在诸侯国垫底,秦国急需改变现在的一切。
长达30年逆境经历的秦献公磨练了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出类拔萃的能力。献公通过颁布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法令,慢慢地实现了自己治国强国的初心。
献公元年,也就是继位第一年,献公颁布第一条法令,即“止从死”。古代王侯将相在去世时都需要生前的随从甚至亲人殉葬,也就是人殉,意愿就是想让这些人在另一个世界继续服侍这些王侯将相。
人殉是宗教制度下的一种特殊现象,是阶级社会的一种极端行为,但是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期,止从死法令的颁布,不仅解放了一部分奴隶使他们转换成劳动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对统治集团的上层来说也是一项有积极意义的措施,避免了人才的无端损失。颁布这条法令算是献公笼络人心,稳定政局实施的第一步。
献公在继位第二年又做出了迁都的重大决定,国都由雍城(今陕西凤翔县)东迁至离魏国更近的栎阳(西安市阎良区)。
迁都一般都是君主为了摆脱被动局面,削弱权贵实力的一项措施。献公迁都栎阳一是为巩固自己的政权,再就是想跟占领河西之地的魏国一争高下。
秦国一直受困于晋国跟后来三家分晋之一的魏国欺压,现在河西之地又尽在魏国之手,献公立志要一雪前耻,收回河西之地,所以选择栎阳为新国都也有军事战略的原因,是为了日后东伐做一个重要基地。
献公七年(公元前378年)颁布初行为市政策,此政策大致跟1978年改革开放差不多,就是政府明确支持商品交易市场的建立、运作与管理,并且颁布明确的政策制度。这表明当时的秦国经过献公的治理,社会稳定,经济得到了发展,商品的交易与流通已经是一种社会的需要,此政策的实施不仅让秦国的商品交易得到支持与发展,更增加了秦国的政府收入,为国力的整体提升打下基础。
献公十年颁布新的户籍、土地与军赋制度,秦国开始统一编制户籍,五家为“伍”,十家为“什”,此制度的实施更便于收取租赋、征调兵丁、安排徭役,是秦国完成社会制度大变革的重要内容。
秦献公推行的这种制度,不仅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让秦国摆脱了原来依赖的贵族宗法系统,从而直接面对将土地私有化的自耕农阶层,不但提高了社会的积极性又增加了政府的租赋收入,更为之后的商鞅变法创造了条件。
《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献公十八年,雨金栎阳(雨金大致就是有金属随雨一块落下),秦献公以得金瑞为由,作畦畤栎阳而祭祀白帝(白帝是赢秦的始祖神少昊),在那个年代神权、族权与政权是三位一体的,在民众心中最信仰的就是神权,政权是由神权所赋予,也就是说君位是神权所赋予的,通过这种行为培育民众的向心力,从而加强国君的政权,算是献公的一种政治行为。
秦国在秦献公的励精图治下,国力得以大步提升,国力的提升让献公意欲夺回穆公之后被魏国所占的河西之地。
献公十一年派苏胡伐韩国,结果战败。十四年秦军与赵军再战,结果又失败。这两战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是秦军并未受到重创,算是献公检验秦军的作战能力,同时也在试探魏国的反应。
献公十九年秦军再次出击,在武都(今甘肃省陇南市)与韩魏两国的联军交战,最后战胜了韩魏联军,但是此战只是小规模的胜利。
二十一年献公派章蟜与公子虔攻打魏国,秦军一直打过黄河,进入河西之地,一路是所向无敌直杀入魏国腹地。魏惠侯闻报,非常危急,可是魏国主力在宋国,一时难以回援。相国公叔痤献策,请求赵成侯出兵相助,赵乃魏之盟国,必会救援。
此时秦军已经攻至魏国的腹地石门(今山西运城市西南),秦军与前来救魏的赵军在石门交战。石门之战,秦军大胜赵军,斩首赵军六万,是秦国对魏国的第一次大胜,一战下来秦国一扫数十年之耻,大杀赵、魏的威风,秦军士气大振,此战过后秦国再无畏惧魏国之心,完全有了争夺河西之地的勇气。
石门之战的意义深远,连周天子都遣使前往秦都栎阳,表示祝贺,被很多史学家视为“秦始复强”的标志。
献公二十三年亲率秦军再次出击,在少梁(今陕西韩城)与魏军交战,秦军获胜并俘虏魏将公孙痤,但是秦献公也在此战中受伤并于当年去世。
秦献公在位二十三年,秦国在献公的励精图治下综合国力得到大幅提升,可以说献公是大秦帝国开启的奠基之石,秦国自献公后由衰转强,为秦国日后的大统一开了一个好头。
下一篇我将为大家分享更为精彩的献公之子秦孝公与商鞅变法的精彩篇章,如果与历史有误差或者不正确的地方,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指导,谢谢!
2025-08-18 21:46:06
2025-08-18 21:43:50
2025-08-18 21:41:35
2025-08-18 21:39:19
2025-08-18 21:37:04
2025-08-18 21:34:48
2025-08-18 21:32:32
2025-08-18 21:30:17
2025-08-18 21:28:01
2025-08-18 21:25:45
2025-08-18 06:16:04
2025-08-18 06:13:48
2025-08-18 06:11:32
2025-08-18 06:09:17
2025-08-18 06:07:01
2025-08-18 06:04:45
2025-08-18 06:02:29
2025-08-18 06:00:13
2025-08-18 05:57:58
2025-08-18 05:55:42